[ yī chàng yī hé ]
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谓鸣声相呼应。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含义】比喻彼此呼应,互相配合(多含贬义)。
【出处】宋·陈昉《颍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含义】一味迎合。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也是你不合去杀人处,一迎一合。”
【含义】倡:首倡,倡导。一人倡导,百人附和。形容响应的人很多。
【出处】金·元好问《续夷坚志·胡公去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含义】原指隐者所居之地。
【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含义】意思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指各在遥远的一方。也比喻背道而驰。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