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 fèi bǎi shēng ]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明·何景明《上杨邃庵书》:“群猜共怒,一吠百声,持辩风起,发言雷同矣。”
【含义】犹口口声声。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七回:“西门庆那里肯,一口一声只叫‘姑娘请受礼。’”
【含义】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交替说话。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含义】见“[[一泻千里]]”。
【出处】唐·韩愈《贞女峡》诗:“悬流轰轰射水府,一泻百里翻云涛。”
【含义】了:了结,完成。主要的事情完结了,其他各种有关的事情也就跟着了结。
【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良知无前后;只知得现在的几;便是一了百了。”
【含义】了:完成。当:适宜,妥当。事情了结,各方面都安排得当。形容事情处理得妥当,得到了彻底解决。
【出处】明·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若但草草了事,可惜此时,徒为虚文耳。”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