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 lín yī zhǎo ]
谓龙在云中,时露一鳞一爪,难于见其全貌。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含义】鳞:鳞甲。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使人难见全貌。比喻事情的零星片断。也作“一鳞半甲”、“一鳞一爪”。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爪。”
【含义】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王西彦小说选〉自序》:“现在重读自己这一鳞片爪时,就愈益感觉到,对那个暴风雨前的黑暗时代,我们实在太需要宏伟的史诗了。”
【含义】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含义】原指隐者所居之地。
【出处】《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端委庙堂,使百官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含义】意思是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指各在遥远的一方。也比喻背道而驰。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