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ān gāng wǔ cháng ]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泛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伦理道德标准。
《论语·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含义】三个五个聚集在一起。
【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含义】三、五:虚指多次。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再三地命令告诫。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
【含义】五马六猴 wǔmǎ-liùhóu 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出处】《晋书·天文志上》:“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玉台新咏·陌上桑》:“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含义】多次。
【出处】
【含义】番:次数,遍数。三、五:表示很多次,屡次。指反复多次。也作“三番两次”、“两次三番”。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