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ù jī zhī cái ]
比喻约束。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李白行为豁达,才华横溢,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典型的~。
【含义】不受束缚的百姓。指不甘就范的人民群众。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含义】微小的才能。
【出处】《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含义】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也作“七步成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有愧色。”
【含义】七尺之躯 qīchǐzhīqū 成年男子的身躯
【出处】《汉书·盖宽饶传》:“用不赀之躯,临不测之险。”
【含义】不世:当代少有。指极大的功劳。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足下将建伊吕之业,弘不世之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