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ù zàn yī cí ]
汉语成语。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在去上学的路上,哥哥给我和妹妹讲述了“~”的成语典故。
【含义】指文章写得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含义】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含义】见'万口一辞'。
【出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含义】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出处〗鲁迅《朝花夕拾·死后》:“但同时想,我生存时说的什么批评不值一笑的话,大概是违心之论罢。”又《呐喊·阿Q正传》:“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不在他眼神里,甚而至于对于两位‘文童’也有以为不值一笑的神情。”
【含义】见“一钱不值”。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台省·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地矣。”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