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xī nán běi ]
1.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
2.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
在大海上航行,单凭肉眼很难分辨出~。
【含义】见'东西南北'。
【出处】
【含义】谓居处无定之人。
【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含义】比喻优秀的人才。
【出处】《晋书·虞潭顾众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
【含义】谓东西方向颠倒。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后以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出处】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含义】临近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地区。
【出处】清·恽敬《上曹俪笙侍郎书》:“而大江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猖)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