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ōng duǒ xī cáng ]
形容到处躲藏。也作“东藏西躲”。
明·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听到一声大喊,孩子们吓得~,四面散去。
【含义】东躲西跑 dōngduǒ-xīpǎo 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隋唐演义》
【出处】〖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
【含义】犹言春种秋熟。
【出处】
【含义】1.也作“东歪西倒”。形容站立时姿势不稳。 2.形容物体放置不正或建筑物不牢固。
【出处】元·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含义】东扭西歪 dōngniǔ-xīwāi[of lipstwist] 嘴唇不停地做怪样而实际并未说话。接着他急促不清地讲着,嘴唇东扭西歪而且全身发抖。
【出处】
【含义】谓暗中干不正当的事。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