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bù qū jié ]
为了追求正义,决不失去节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未及天明,一连数次,报说关公夜走临沮,为吴将所获,义不屈节,父子归神。”
狂风骤起,大浪掀天,战舟将覆,被高丽王部下大将哈都罕儿所获。张一奇~,自刎而死。 ★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四十回
【含义】形容秉义直前,决不回顾退缩。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讎。”
【含义】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出处】
【含义】义:道义;容:允许。
【出处】
【含义】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近义词]责无旁贷 | 当仁不让。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用力拒曹……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含义】隐:隐瞒。就道理上讲不应隐瞒,理应直言。
【出处】南朝·梁·萧衍《立选簿表》:“臣总司内外,忧责是任,朝政得失,义不容隐。”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