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àn ruò shuǐ huǒ ]
判若水火 pànruòshuǐhuǒ 像水与火那样,互不相容
清·钱泳《履园丛话·谭诗·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若各存意见,则依附之小人,遂至妄为揣摩,群相附和,渐至~。 ★《清朝野史大观》卷三
【含义】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出处】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
【含义】判:明显不同。指同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完全不同。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含义】谓与人不相往来。
【出处】《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含义】见“[[不避汤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含义】形容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大。也说判若天渊。
【出处】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