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ó wù duō wén ]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含义】学识广博,见闻丰富。也作“博学洽闻”。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荀子·修身》:“多闻曰博。”
【含义】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含义】博物:能辨识许多事物。洽闻:见闻很广。形容人知识面广,所见所闻非常丰富。也作“博物多闻”。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含义】指博学多识的人。用于知识丰富的人。
【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后汉书·周荣传》:“蕴椟古今,博物多闻,《三坟》之篇,《五集》之策,无所不览。”
【含义】犹博闻强识。谓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