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āi gǎn zhōng nián ]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含义】《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出处】
【含义】指高兴、愤怒、悲哀和快乐这四种感情喜怒哀乐,虑叹变热。泛指人的各种不同感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出处】故诗要哀乐中节
【含义】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含义】哀:悲哀。顽:愚钝,指愚蠢的人。艳:美好,指聪慧的人。原指歌声和音乐哀婉动人,使愚蠢的人和聪慧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形容情调凄婉的诗文凄恻动人。
【出处】三国·魏·繁钦《与魏文帝笺》:“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