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wén néng wǔ ]
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含义】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三十八回:“能文能武,方是男子汉。”
【含义】不文不武 bùwén-bùwǔ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后用以讽刺人无能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武亦不文。——唐·韩愈《泷吏》
【出处】唐·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含义】谓文武兼备。
【出处】唐·刘禹锡《寄毗陵杨给事》诗之一:“好著櫜鞬莫惆怅,出文入武是全才。”
【含义】意思是赞美人文、武兼备。见乃武乃文。
【出处】唐·王勃《九成宫颂》:“一阴一阳,神道也。乃文乃武,圣图也。”
【含义】意思是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出处】《战国策·秦策》:“仍废文任武,缀甲历兵,效胜于战场。”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