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àn nán xìn nǚ ]
佛教用语,指信奉佛教的男女。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无拒客之礼。”
出入于寺庙的~们,一个个都显得虔诚至极。
【含义】一个儿子或女儿。
【出处】《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含义】形容儿女多。
【出处】
【含义】子女众多。
【出处】《旧唐书·李协武妻裴氏传》:“德武已于岭表娶尔朱氏为妻,及遇赦得还,至襄州,闻裴守节,乃出其后妻,重与裴合。生三男四女。”
【含义】谓因生活所迫而出卖自己的儿女。
【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况且如此荒年,那家不卖男鬻女来度命。”
【含义】谓有子五人,有女二人。后用以表示子孙繁衍,有福气。
【出处】《诗·召南·何彼襛矣序》孔颖达疏引晋皇甫谧云:“武王五男二女。”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