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ī hún luò pò ]
失、落:丧失,丢掉。魂、魄:精神或情绪,旧时指离开肉体存在的精神叫“魂”,依附形体存在的精神叫“魄”。形容因惊慌恐惧、心神不安而行动失常的样子。也作“丧魂落魄”、“失魂丧魄”。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
【含义】见“失魂落魄”。
【出处】管桦《惩罚》:“鬼子山本踉跄了一下,岔开两腿,丧魂落魄地瞥了一眼从死尸堆里露出半个脸的川岛。”
【含义】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同“惊魂丧魄”。
【出处】
【含义】形容极度惊恐不安。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含义】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含义】在酷刑面前那个叛徒的三魂七魄都吓丢了。
【出处】《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