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ǒng rǔ bù jīng ]
惊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动心。比喻把荣辱得失置之度外。
《新唐书·卢承庆传》:“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含义】若:连词,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受到宠爱、屈辱而感到惊喜或惊恐。指对荣辱得失十分看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含义】匕鬯:匕是古代的一种勺子,鬯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匕鬯指宗庙祭祀。形容军纪严明,军队所到之处,社会安定,百姓不受惊扰。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
【含义】变:变乱。处在变乱之中,能沉着应付,一点儿也不惊慌。
【出处】
【含义】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含义】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