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n yún bì rì ]
伸入云霄,遮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丁鸿传》:“干云蔽日之木,起于葱青。”
北京城里高楼林立,~。
【含义】天上的浮云遮住了太阳。旧指奸佞蒙蔽君主,贤人遭受排挤。现比喻坏人当道,社会黑暗。
【出处】《文子·上德》:“日月欲明,浮云盖之。”
【含义】犹干云蔽日。
【出处】清·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奇松古柏,干霄蔽日,真气真骨真形,岂待浑成于影哉!”
【含义】拨开云雾,看见太阳。比喻送走黑暗,迎来光明。也比喻误会消除。也作“云开见日”。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
【含义】见“[[拨云见日]]”。
【出处】汉·徐干《中论审大臣》:“文王之识也,灼然如披云而见日,霍然若开雾而观天。”
【含义】拨开乌云,看见太阳。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出处】《晋书·乐广传》:“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