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ǐ chàng cǐ hè ]
比喻一方倡导,另一方效仿。
《明史·刘世龙传》:“仕者日坏于上,学者日坏于下,彼唱此和,靡然成风。”
【含义】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6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含义】比喻彼此呼应,互相配合(多含贬义)。
【出处】宋·陈昉《颍川语小》下卷:“句法有正有奇;有呼有应。呼应者一唱一和;律吕相宜以成文也。”
【含义】比喻响应附和的人很多。
【出处】
【含义】1.指相互以诗词酬答。同“更唱迭和 2.”。
【出处】明·宋濂《寄和右丞温迪罕诗卷序》:“吾昔在中州文物府中更唱叠和者,为何如耶?”
【含义】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