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è yī shū shí ]
形容生活俭约朴实。
晋·葛洪《神仙传·孔元方》:“元方仁慈,恶衣蔬食。”
【含义】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
【出处】《梁书·太祖张皇后等传序》:“高祖拨乱反正,深鉴奢逸,恶衣菲食,务先节俭。”
【含义】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食。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含义】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同“弊衣箪食”。
【出处】《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含义】恶衣恶食形容生活俭约朴实。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含义】意思是是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含义】同'恶衣菲食'。
【出处】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含义】同“[[恶衣菲食]]”。
【出处】
【含义】褐衣:粗布衣服;蔬食:粗糙的饭食。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形容生活困苦。
【出处】《史记·游侠列传》:“故季次、原宪终年空室蓬户,褐衣蔬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