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èn bù gù shēn ]
激于义愤,不惜生命。
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含义】奋勇向前,不顾生命。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文选·奏弹曹景宗》:“故司州刺史蔡道恭率顾义勇;奋不顾命。”
【含义】同'奋不顾身'。
【出处】《镜花缘》第三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
【含义】愤恨得不想活了。极言愤恨之深。
【出处】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生。”
【含义】释义为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
【出处】《旧唐书·田弘正传》:“常思奋不顾生,以身殉国。”
【含义】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出处】《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