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rén yá huì ]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东晋时候,有一个名叫殷浩的人。因为他曾经当过“中军”的官职,所以被人称为“殷中军”。他曾被任命为“建武将军”,统领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的兵马,后因作战失败被罢官,并流放到信安(今浙江省境内)。 殷浩很有学问,他爱好《老子》、《易经》,并能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殷浩有个外甥,姓韩,名康伯,非常聪明,也善于谈吐,殷浩很喜欢他,但对他的要求却十分严格。殷浩被流放时,康伯也随同前往。有一次,殷浩见他正在对别人发表言论,仔细一听,康伯所讲的,完全是抄袭自己的片言只语,套用自己说过的话,没有他个人的创见,却露出自鸣得意的样子,很不高兴,说:“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真不应该。”
1. 写论文要有创见,不可~。
【含义】犹人影儿。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含义】《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殷浩)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比喻抄袭或套用别人说过的话。牙慧即牙后慧,意即蹈袭别人的言论。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含义】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抄袭、套用别人的语言和文字,当作自己的话。
【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含义】见'拾人涕唾'。
【出处】梁启超《论内地杂居与商务关系》:“事事落人之后,拾人唾余。”
【含义】见'拾人涕唾'。
【出处】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集录三》:“胡元瑞评诸家云:欧陈率是记事……刘贡父滑稽渠率;王直方拾人唾涕。”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