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áng rán zì ruò ]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1回:“昂然自若,并不畏缩。”
【含义】心境坦白自在,神情安定如常,毫不忸忸怩怩。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
【含义】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含义】喜悦而无拘束貌。
【出处】三国·魏·嵇康《声无哀乐论》:“小欢颜悦,至乐而笑,乐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亲安豫,则怡然自若,所猖狂也。”
【含义】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自若:不变常态。形容在紧张状态下沉静如常。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出处】〖出处〗《三国志·吴志·孙坚传》:“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
【含义】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态度镇静,一点也不慌乱。
【出处】《金史·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含义】昂昂:气概昂扬,大模大样;自若:象平常一样。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三士带剑立于殿下,昂昂自若。”
【含义】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