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ūn mí bù xǐng ]
1.因强烈的刺激或撞击,使人意识受到障碍,对外界讯息失去反应。
2.昏迷不省。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星期天一大早,李大妈挎着篮子去街上买菜,却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摩托车撞倒,~,真是祸从天降啊!
【含义】神志昏沉,不省人事;同“昏迷不醒”。
【出处】
【含义】犹执迷不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宝钗虽不言语,遇事试探,见他执迷不醒,只得暗中落泪。”
【含义】见“[[人事不省]]”。
【出处】杨朔《晚凉天》:“有一位同志,是渔船救起来的,三天三夜人事不醒。”
【含义】犹执迷不悟。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若执迷不反,拒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赦。”
【含义】形容坚持错误而不觉悟。[反义词]迷途知返 | 幡然悔悟。
【出处】《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赦;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