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 shēn chéng míng ]
意思是为正义捐弃生命而赢得美名。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
《汉书·游侠传》:“虽其陷于刑辟,自与杀身成名,若季路、仇牧,死而不悔也。”
【含义】犹言杀身成仁。
【出处】
【含义】身:自己。成:成全。仁:仁德。原指儒家道德的最高准则,指用生命来成全仁德。后泛指为正义或崇高的事业、理想而牺牲生命。也作“舍身成仁”。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含义】原指一旦考中了科举就名扬天下。后来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出处】《战国策·秦策》:“然则是一举而伯王之名可成也。” 唐·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遇其党必曰:‘非我之才,维吾舅之私。’”。”
【含义】谓自身受辱,名声败坏。
【出处】《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含义】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