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í tiān pán dì ]
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语出《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含义】谓遍天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含义】形容十分高大。
【出处】《礼记·乐记》:“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
【含义】是原为易卦立数之义,古代指天取奇数,地取偶数,三是奇数的开端;引申为人的德行可以与天地相比,或人配合天地以成三才。
【出处】
【含义】1.为《易》卦立数之义。2.引申为人之德可与天地相比。
【出处】
【含义】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