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ū mù féng chūn ]
干枯的树木,遇上了春天,因而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经历摧折又重获生机。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使我们的家乡~,经济有大发展。
【含义】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出处】《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含义】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含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桩。枯萎的树干,腐烂的树桩。比喻衰朽的力量或老朽无能之人。
【出处】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故有人先谈;则以枯木朽株树功而不忘。”
【含义】比喻濒临绝境又重获生机。
【出处】宋·苏辙《陈汝义学士南京谢表》:“岂谓圣恩未弃,见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
【含义】枯萎的树木恢复生机。比喻衰亡的事物重获新生。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