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ì chū zhī cái ]
栎:木名;樗:俗名“臭椿”。比喻无用之材或平庸无用的人。
【含义】原意是世上不好找的材料。指举世罕见的人才。
【出处】唐·韩愈《送许郢州序》:“于公身居方伯之尊,蓄不世之材,而能与卑鄙庸陋相应答如影响。”
【含义】一个人具备两个人的才能。形容才力过人。
【出处】
【含义】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
【出处】《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汉书·刑法志》:“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
【含义】意思是指能写出文辞优美、声调铿锵的好文章的人才。
【出处】宋·王禹偁《重修北岳庙碑奉敕撰并序》:“惭非掷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含义】意思是气量狭小,才识短浅的人。出自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出处】《汉书·谷永传》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