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g yán bù huì ]
讳:忌讳。指用正直的话不加掩饰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含义】说话直爽,毫不隐讳。
【出处】《晋书·刘波传》:“臣鉴先征;窃惟今事;是以敢肆狂瞽;直言无讳。”
【含义】谏:劝谏;讳:避讳。正言相劝,毫不隐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庙,守社稷,闻先生直言正谏不讳。” 用法:作定语、状语;指直说
【含义】话出口以后,不再反悔。形容言而有信。
【出处】《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闻君子一言不再,今已行矣,王勉之。”
【含义】一句话都不说。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含义】说一句话就不投机。
【出处】唐·李颀《别梁锽》:“抗辞请刃诛部曲,作色论兵犯二帅。一言不合龙頟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