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ài shān liáng mù ]
原是孔子自喻,后用为推尊贤哲之词。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含义】把山上的树木全部采光。比喻残酷剥削。
【出处】
【含义】倚:靠着。像泰山那样可以倚靠。比喻有强大的后台作为靠山。
【出处】
【含义】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出处】《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含义】泰山压在蛋上。比喻力量悬殊,强大的一方必然摧毁弱小的一方。
【出处】《晋书·孙惠传》:“猛兽吞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
【含义】像泰山压在头上。比喻压力、力量很大或打击很沉重。
【出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飘杵,堵了城门。”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