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ú wēng dé lì ]
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从中得到好处。同“渔人得利”。
鹬蚌相争,~。
【含义】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俄、德出为调停,借收渔翁之利,大局又为之一变。”
【含义】《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因以“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却让第三者坐收其利。亦作:[[渔翁得利]]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六:“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含义】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获利。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含义】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十五卷:“塞翁得马非为吉,宋子双盲岂是凶。祸福前程如漆暗,但平方寸答天公。”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