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ú kǒu zhī xià ]
借指卑下的地位。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于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
【含义】普:全。整个天下。指全国或全世界。
【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含义】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出处】《吕祖全书序》:“有志之士,望古遥集。无由起其人于九原之下。”
【含义】九泉:地下最深的地方。指人死后埋葬尸体的地方。迷信的说法是阴间。
【出处】《魏书·阳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含义】比喻帝王管辖下的京城。
【出处】宋·苏舜钦《与欧阳公书》:“辇毂之下尚尔,远民冤滥,孰肯更为辨之!”
【含义】意思是杞木丛生之地,指退隐之田野山林。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