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wú suǒ chéng ]
犹言一事无成。
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
【含义】一点没有成就。
【出处】清·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
【含义】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含义】什么都不忌讳。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药成之后,百无所忌。”
【含义】没有一点收获,什么都没得到。也作“一无所得”。
【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然日势既墓;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郑)颢亦怀疑;因命搜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含义】什么东西都不拿取。
【出处】《三国志·魏志·钟会传》裴松之注:“会前后赐钱帛数百万计,悉送供公家之用,一无所取。”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