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wú shì chù ]
百无是处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犹言一无是处。表示全都是错的,一点对的地方都没有。
宋·辛弃疾《浣溪沙·漫兴作》词:“一似旧时春意思,百无是处老形骸,也曾头上带花来。”
我蒙古子民素来以强者为尊,尔等大明向来多产文弱书生,本公主却是以为书生者,~也!
【含义】一点对的地方也没有。
【出处】明·张岱《与胡季望》:“是犹三家村子,使之治山珍海错,烹饪燔炙,一无是处。明眼观之,只发一粲。”
【含义】一百个中找不出一两个。生命遭受摧残,或事物遭遇变化,使得旧貌完全改观,毫无遗留。
【出处】
【含义】见“一无是处”。
【出处】
【含义】唐·景龙以后,政出多门,设官冗滥,多者逾旧时十倍,宰相,御史,员外官,多至官厅无可坐之处,时人称为“三无坐处”,极言设官之冗滥。
【出处】
【含义】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