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ì shí qí guǒ ]
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近义词]玩火自焚。
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宋朝时期,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访一位和尚,但和尚看见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于是对他不理不睬,态度非常不礼貌。这个时候,来了位高级军官的儿子,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气派,便立刻满脸笑容、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丘浚看到这一切很生气,等到那个军官的儿子离开后,愤怒地问和尚说:“你为甚么对我这样不客气,而对他又那么好呢?”,和尚口才很好,说:“你误解了!我表面上对他客气,但内心未必对他客气;而内心对他客气的,就没必要表面客气。”,这时丘浚手中刚好有支拐杖,一怒之下,向和尚的头上打去,说道:“按照你的逻辑,打你就是爱你,不打你就是恨你,那么我只好打你了。”
别再欺骗别人了,否则你总有一天会~。
【含义】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反义词]不劳而获。
【出处】《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含义】食:吞掉。自己把自己说出的话又吞掉。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出处】《尚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
【含义】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出处】
【含义】咎:罪过,祸害。指自己招惹来的麻烦、惩罚、灾祸。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含义】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出处】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