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 guān qín shòu ]
穿衣戴帽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像畜生一样的人。[近义词]人面兽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不但衣冠中禽兽;乃禽兽中豺狼也。”
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其实。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这种等级制度,从明朝就已经开始了。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而且等级森严,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鸡、孔雀、雁、白鹇、鹭鸶、鸂鶒(xichi)、鹌鹑、练雀。 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海马。 本来,衣冠禽兽是褒义词,但是明朝中晚期,官场腐败,文官爱钱,武将怕死,欺压百姓,无恶不作。于是,“衣冠禽兽”就演变成为非作歹、如同牲畜的贬义词。
那个人真是个~。
【含义】谓士大夫不顾名节,丧尽廉耻。
【出处】
【含义】比喻太平盛世,文人众多,文化兴盛。
【出处】
【含义】形容衣帽穿戴整齐漂亮。有时含贬义。
【出处】《诗经·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含义】汉代制度,每月初一将高帝的衣冠从陵墓的宫殿中移到祭祀高帝的宗庙里去,谓之'游衣冠'。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还玉》:“丹墀下玉帛星联,绮席上衣冠云集。”
【含义】楚 相 孙叔敖 死,优孟 着 孙叔敖 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王 及左右不能辨,以为 孙叔敖 复生。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因称登场演戏为“衣冠優孟”。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衣冠優孟,最易動人,而淫戲靡靡,有聲有色,能使女德之貞静者轉入邪淫,則其弊不可勝言。”参见“優孟衣冠”。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