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ī fà zuǒ rèn ]
披头散发,衣襟向左掩,借指沦为夷狄,现多指落后不文明的状态。
【含义】披头散发,衣襟向左边开。古指东方、北方少数民族的装束,含有落后、不开化之意。后亦借指异族入主。语出《论语·宪问》:“微 管仲 ,吾其被髮左衽矣。”被,通“ 披 ”;衽,同“ 袵 ”。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披秉》:“胡兒自古以來,披髮左袵,習以爲俗。”亦省作“ 披髮 ”。 清 方文 《舟过芜湖寄怀沈昆铜》诗:“四海倏披髮,中原誰枕戈。”
【出处】
【含义】被:同“披”。衽:衣襟。头发披散着不束,衣襟向左开。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装束。含落后、不开化的意思。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含义】谓归隐。
【出处】
【含义】被:同“披”,披散。文身:在身上刺花纹。头发披散,身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带的习俗。后泛指未开化地区的风俗。
【出处】《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
【含义】披发散缨。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