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n wū láng jí ]
谓贪财纳贿,行为不检,声名败坏。
【含义】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含义】同'赃污狼藉'。
【出处】《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含义】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出处】《史记·卷九十七》
【含义】意思是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出处】宋史·五行志
【含义】声名:名声,名誉。狼藉:过去传说狼群常藉草而卧,起来就把草踏乱来消灭痕迹,引申为破败得不可收拾。形容名声坏到极点。
【出处】清·黄小配《 廿载繁华梦》:“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