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éi chén nì zǐ ]
见'贼臣乱子'。
《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
【含义】古代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现泛指心怀异志,不做好事的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近汉氏淮南、阜陵,皆为乱臣逆子,而犹或及身而复国,或至子而锡土。”
【含义】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含义】乱臣:犯上作乱的人。贼子:不孝子孙,儒家指不忠不孝的人。旧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的人。后泛指心怀异志的人。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子贼臣惧。”《后汉书·董卓传》“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
【含义】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上》:“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朱熹集注:“孤臣,远臣;孽子,庶子。”
【含义】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出处】《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事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5回:“大凡~,存心最正,去仙最近。”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