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í yí zuò kùn ]
迟疑:犹豫不决;坐:遂,于是。因为犹豫不决而陷于困境中。
【含义】犹言迟疑不决。
【出处】〖出处〗唐·韩愈《沦淮西事宜状》:“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含义】犹言迟疑不决。
【出处】《易·蒙》“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唐·孔颖达疏:“师若迟疑不定,或再或三,是亵渎,渎则不告。”
【含义】迟疑:犹豫。心存疑虑而没有作出决定。也作“迟疑未决”。
【出处】《宋史·侯益传》:“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含义】谓犹豫等待,不作决定。
【出处】清·李渔《比目鱼·肥遁》:“相公,俞旨既下,就该速速抽身,为什么还要迟疑观望?”
【含义】犹言迟疑观望。
【出处】唐·刘餗《惰唐嘉话》卷中:“[李勣]今若即发者,我死后可亲任之,如迟疑顾望,便当杀之。”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