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ào bù jǔ yí ]
同'道不拾遗'。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含义】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良好。也作“路不拾遗”。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下》:“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
【含义】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东夷传·高丽》:“降、败、杀人及剽动者斩,盗者十倍取偿,杀牛马者没为奴婢,故道不掇遗。”
【含义】谓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出处】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含义】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含义】见“道不拾遗”。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