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ì gé zì zé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阁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
民有争诉者,辄~,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后汉书·吴祐传》
【含义】同'闭合思过'。
【出处】《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含义】反躬自责 fǎngōng-zìzé[examine one’s conscience] 反过来进行自我责备,意为对自己的言行,思想进行反思,检查
【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含义】引咎:主动承担错误。主动承担过错,并责备自己。
【出处】《杜史·周武帝经》:“公卿各引咎自责。”
【含义】主动承担错误的责任并作自我批评。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类篇》:“灾变恶征,何为至乎?引过自责,恐有罪。”
【含义】追悔过错,谴责自己。
【出处】《汉书·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与楚战于泓;军败身伤;为诸侯笑。”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