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ǐ mǐ zhī yīn ]
柔弱颓废,让人委靡不振的音乐。
《韩非子·十过》:“乃召师涓;令坐师旷之旁;援琴鼓之。……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他写的曲子有别于时下流行的~,难怪一出唱片马上就获得广大的回响。
【含义】靡靡之乐 mǐmǐzhīyuè[lewd music or song;beguiling tunes;soft,effiminate music] 古指亡国的声乐。现指淫靡而不健康向上的庸俗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先此声者,其国必削。”《史记·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含义】同'靡靡之音'。
【出处】《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含义】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出处】《管子·七臣七主》
【含义】指国家将亡时充满愁苦与哀思的乐曲。后多指轻浮淫荡、委靡颓唐的音乐。
【出处】《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史记·乐书》:“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含义】指殷纣时的音乐。后世视为亡国之声。
【出处】《史记·乐书》:“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夫朝歌者不时也,北者败也,鄙者陋也,纣乐好之,与万国殊心,诸侯不附,百姓不亲,天下畔之,枚身死国亡。”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