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hóng jǐng chì ]
见'面红耳赤'。
【含义】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激动、焦急、生气、发热、过分用力而脸色发红的样子。
【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含义】谓双方因争执而变脸。
【出处】
【含义】面红耳赤。
【出处】萧殷《桃子又熟了》一:“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含义】语本《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后通作"面红耳赤"。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2.借指争吵。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含义】见'面红面赤'。
【出处】《廿载繁华梦》第九回:“自己进他门以来,未有半点面红面绿,他不负我,我怎好负他?”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