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n sè rú tǔ ]
见“[[面如土色]]”。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她在街上遇到一伙土匪正在打劫,被吓得面如土色。
【含义】脸上的颜色像土一样。形容惊恐到顶点,脸上失去了血色。
【出处】《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一卷》:“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
【含义】同'面如土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既而斜日西转,眺望方殷,女子坌息急奔而入,曰:‘殆矣!多言者泄其事于王妃,妃展巾抵地,大骂狂伧,祸不远矣!’生大惊,面如灰土,长跽请教。”
【含义】花钱像撒泥土一样。形容极端浪费,挥霍无度。
【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符离之师》:“挥金如土;视官爵如等闲。”
【含义】脸形方正,如田状。旧时迷信谓富贵之相。
【出处】《南齐书·李安人传》:“帝大惊,目安人曰:‘卿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