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īng quǎn zhī cái ]
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狗,打猎时用于追捕猎物。比喻供驱使、能出力的人。
汉·陈琳《为袁绍传檄各州郡文》:“幕府董统鹰扬,埽夷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广罗英雄,弃瑕录用,故遂与操参咨策略,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
【含义】鹰犬:猎人驯养的鹰与猎犬。可以任用之为鹰犬。旧指为君主尽忠的重任。
【出处】《后汉书·酷吏传·阳球》:“臣无清高之行,横蒙鹰犬之任。”
【含义】为君主尽忠。
【出处】《后汉书·陈龟传》
【含义】微小的才能。
【出处】《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含义】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也作“七步成章”。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曹丕)尝令东陈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有愧色。”
【含义】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
【出处】
成语大全收录了近4万个成语,包含成语解释、成语出处、成语典故、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