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怨调慢声如欲语,一曲未终日移午。
红亭水木不知暑,忽弹黄钟和白纻。
清风飒来云不去,闻之酒醒泪如雨。
汝归秦兮弹秦声,秦声悲兮聊送汝。
译文
你没听说秦筝声音最苦,五色琴弦缠着十三琴柱。
曲调幽怨缓慢如泣如诉,一曲尚未弹完天已近午。
红亭池水树木不觉暑气,秦筝忽又弹起黄钟白纻。
清风飒飒云彩停留不动,客人醒过酒来泪下如雨。
你归秦地为你弹奏秦声,秦声悲哀啊,送你上路。
注释
秦筝:古秦地(今陕西一带)产的一种弦乐器。筝,一种弦乐器。五色:涂成五色。缠弦:将弦缠在筝上。十三柱:十三根缠弦的支柱。
如欲语:好似向人倾诉。
不知暑:不觉有暑天的炎气。
云不去:云彩为秦筝声吸引而不愿离去。
秦:指地处秦地的长安。聊:聊以,姑且。汝:你。
赏析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全诗可分为三层。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筝的音调特色。以“汝不闻”点明此歌乃是为肖正而作,并且强调秦筝,引起全诗,“苦”,概括了秦筝声调的特色。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示曲调将不同寻常。三、四两句则具体写秦筝的声音特色,先直接写声调的幽怨沉缓,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调的悠远绵长,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动人的曲子。
诗的次四句写送别时弹奏秦筝。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是送别的环境,也是弹筝的环境。次点出所弹曲调为‘黄钟乐》和《白芝曲》。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清风飒飒而来,浮云停滞不动。“飒”,透露出凄怨,“云不去”反映出缠绵难舍。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的景物形象写出秦筝之声,而且以物之尚且有知’,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遂有“闻之酒醒泪如雨”一句,来写秦筝声引起的惆怅别情。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送”字。归秦地而作秦声,歌题是恰切的。结尾“汝”字与开头“汝7字相呼应,强调“送汝”,而一个“悲”字呼应开头的“苦”字,写出借秦筝传达出的悲苦不忍别离的心情。其中似也包含着弃置州县,难以归京的苦闷。
这首诗情调悲切婉转,催人泪下,韵脚也低沉凝重,突出地表达了诗人送别时凄怆悲苦的心绪。
猜您喜欢
黄鸟翩翩杨柳垂,春风送客使人悲。
怨别自惊千里外,论交却忆十年时。
云开汶水孤帆远,路绕梁山匹马迟。
此地从来可乘兴,留君不住益凄其。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盼银河迢递,惊入夜,转清商。
乍西园蝴蝶,轻翻麝粉,暗惹蜂黄。
炎凉。
等闲瞥眼,甚丝丝、点点搅柔肠。
应是登临送客,别离滋味重尝。
疑将。
水墨画疏窗,孤影淡潇湘。
倩一叶高梧,半条残烛、做尽商量。
荷裳。
被风暗剪,问今宵、谁与盖鸳鸯。
从此羁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螀。
客舍梨叶赤,邻家闻捣衣。
夜来尝有梦,坠泪缘思归。
洛水行欲尽,缑山看渐微。
长安只千里,何事信音稀。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