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裳凭朱阑立,凉月趖西。
点鬓霜微,岁晏知君归不归?
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
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背景
该词乃词人岁末怀人之作,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考证,所怀之人是谁也已难考证。或是久思未见的初恋,抑或是亡故的妻子,抑或红颜知己沈宛,又或者是挚友贞观。
译文
身着白色华裳靠在朱红色的围栏,秋月慢慢向西落去。点染两鬓,已经发白,一年将尽,不知道君还能不能归来呢?
天已经很晚,还在苦苦等待传信的大雁,细小的手绢还是那么稀少。一味的想思,希望可以和原来一样彼此想看。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另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朱阑:即朱栏,朱红色的围栏。凉月:秋月。趖西:向西落去。趖:走,移动。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准拟:料想、希望。
赏析
此词上片写自己在月夜凭栏远望,思念友人,希望友人早日归来。在思念中微蕴年华凋零的身世之感。白衣朱栏,色彩明艳,形象鲜明。细品这词,颇有意味,善于用典的纳兰,仍旧在短词之中,巧妙化用了前人的语句。词中上片的首句就是取白明代王彦泓的《寒词》十六之一,文曰:“从来国色玉光寒,昼视常疑月下看。况复此宵兼雪月,白衣裳凭赤栏干。”
下片借以大雁这一意象来抒发苦等书信的一味相思。大雁有典,取自《汉书·苏武传》。因而有了鸿雁传书一说,大雁这个意象也在诗歌中蔓延起来。文人写雁,用以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思。最后,末句引用宋时晏几道《采桑子》:“秋来更觉销魂苦,小字还稀。坐想行思,怎得相看似旧时。”秋来销魂之苦,苦之深,思之切,叫人乱了心绪,坐想行思,怎也无法躲避开这纷乱的回忆,对故人的相思。怎得想看似旧时,怀念过去之人深切苦楚,可如何能回到旧时的时光,不再为这时光渐远而伤怀叹息?恐怕时光的脚步还是听不见他心底恰似痴狂的呐喊,无法让他如愿穿梭回到过去。
“一味相思”是这首词主旨,全词围绕此句展开二词平语浅,文不甚深,但是行文流美深婉,刻画细腻。
猜您喜欢
独背残阳上小楼,谁家玉笛韵偏幽。
一行白雁遥天暮,几点黄花满地秋。
惊节序,叹沉浮,秾华如梦水东流。
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分类: 怀人
金炉香烬漏声残,翦翦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何处?
几叶萧萧雨。
湿尽檐花,花底无人语。
掩屏山,玉炉寒。
谁见两眉愁聚倚阑干。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
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
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
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
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
谩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
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
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玉台凌霞秀,王母怡妙颜。
天地共俱生,不知几何年。
灵化无穷已,馆宇非一山。
高酣发新谣,宁效俗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