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
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江水滚滚,一片苍茫,独自更觉伤心悲凉。
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青山万里,我真是挂念你的一叶扁舟。
注释
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贬。
赏析
首句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第二句“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这就越发显出上下两句有水乳交融之妙。此时日暮客散,友人远去,自己还留在江头,更感到一种难堪的孤独,只好独自伤心了,而无情的流水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地流去。两个“自”字,使各不相干的“伤心”与“水流”联系到了一起,以无情水流反衬人之“伤心”,以自流之水极写无可奈何的伤心之情。
三四句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句更推进一步。第三句在“远”字前缀一“更”字,自己被逐已经不幸,而裴郎中被贬谪的地方更远,着重写出对方的不幸,从而使同病相怜之情,依依惜别之意,表现得更为丰富、深刻。末句“青山万里一孤舟”与第二句的“水自流”相照应,而“青山万里”又紧承上句“更远”而来,既写尽了裴郎中旅途的孤寂,伴送他远去的只有万里青山,又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深情。随着孤帆远影在望中消失,诗人的心何尝没有随着眼前青山的延伸,与被送者一道渐行渐远!
从通篇来看,基本上采用了直陈其事的赋体,紧紧扣住江边送别的特定情景来写,使写景与抒情自然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挚意深,别有韵味。前人论刘长卿“诗体虽不新奇,甚能炼饰”(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此诗写得如此清新自然,正见他的“炼饰”功夫。
猜您喜欢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分类: 送别
故人送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
今古别离难。
兀谁画娥眉远山。
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
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蜀魄关关花雨深,送师冲雨到江浔。
不能更折江头柳,自有青青松柏心。
帝子不可见,秋风来暮思。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宋侯人之秀,独步南曹吏。
世上无此才,天生一公器。
尚甘黄绶屈,未适青云意。
洞澈万顷陂,昂藏千里骥。
从宦闻苦节,应物推高谊。
薄俸不自资,倾家共人费。
顾予倦栖托,终日忧穷匮。
开口即有求,私心岂无愧。
幸逢东道主,因辍西征骑。
对话堪息机,披文欲忘味。
壶觞招过客,几案无留事。
绿树映层城,苍苔覆闲地。
一言重然诺,累夕陪宴慰。
何意秋风来,飒然动归思。
留欢殊自惬,去念能为累。
草色愁别时,槐花落行次。
临期仍把手,此会良不易。
他日琼树枝,相思劳梦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