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
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夕、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
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背景
这首词作于1906年2月王国维北上途中。当时王国维厌倦了客中的生涯。十年来,江北江南,行踪无定,王国维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不实在的,自己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译文
远处隐约传来戍鼓的声音,马厩里传来马嘶鸣的叫声。起来看到满地寒霜,一下就想起了出门时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当时也正是这个时节分别的。
如今,我要北上,而我的思念却在南方。我明明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人世间的事没有永恒的,但又怎么放得下这种追求永恒的执念呢。
注释
沉沉:形容声音悠远隐约。萧萧:形容马叫声。霜华:即霜,亦作“霜花”。伊:她。邮亭:驿馆。
北征:北行。南征:南行。调停无计:没有办法安排处理。除却:除去。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征人在驿馆中听到远处传来的戍鼓声和厩内马鸣,起来看到满地寒霜,突起思乡之念,想起了出门时和妻子分别时也正是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似从韦庄《女冠子》的“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化来,当然也是写爱情的。“戍鼓”和“厩马”联想到长途劳顿,“霜”的肃杀之气和“满地”的无所遁形有一种不安的感觉。
如果说上片是以感发的意象取胜的话,那么下片就走向理性的思索。不过王国维能够做到在理性思索之中仍不失感发的力量。
“北征车彻,南征归梦”是说,我的人在向北方走,我的心却在向南方走,因为我所思念的那个伊留在南方。相反的方向,“车辙”和“归梦”是现实与愿望的反差。所以这两句所表现的,是一种理智与感情、现实与愿望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是难以解决的。“调停无计”已经是无可奈何,“知是”更有一种清醒的疼痛。作者悲欢的加上一句“但除却无凭两字”,无凭就是人生的绝对真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东西,只有“无凭”这个概念是永恒的。作者想以“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二字”的语态来表达空空的境界。
猜您喜欢
恨春易去,甚春却向扬州住。
微雨,正茧栗梢头弄诗句。
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
无语,渐半脱宫衣笑相顾。
金壶细叶,千朵围歌舞。
谁念我、鬓成丝,来此共尊俎。
后日西园,绿阴无数。
寂寞刘郎,自修花谱。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淡烟飘薄。
莺花谢、清和院落。
树阴翠、密叶成幄。
麦秋霁景,夏云忽变奇峰、倚寥廊。
波暖银塘,涨新萍绿鱼跃。
想端忧多暇,陈王是日,嫩苔生阁。
正铄石天高,流金昼永,楚榭光风转蕙,披襟处、波翻翠幕。
以文会友,沈李浮瓜忍轻诺。
别馆清闲,避炎蒸、岂须河朔。
但尊前随分,雅歌艳舞,尽成欢乐。
隐隐轻雷何处,将曙。
隔牖见疏星。
一庭芳树乱啼莺。
醒摩醒。
醒摩醒。
高楼直挽银河住,当时曾笑牵牛处。
今夕渡河津,牵牛应笑人。
桐梢垂露脚,梢上惊鸟掠。
灯焰不成青,绿窗纱半明。
黯淡灯花开又落,此夜云踨,知向谁边著。
频弄玉钗思旧约,知君未忍浑抛却。
妾意苦专君苦博,君似朝阳,妾似倾阳藿。
但与百花相斗作,君恩妾命原非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