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漠春阴酒半酣。
风透春衫,雨透春衫。
人家蚕事欲眠三。
桑满筐篮,柘满筐篮。
先自离怀百不堪。
樯燕呢喃,梁燕呢喃。
篝灯强把锦书看。
人在江南,心在江南。
注释
漠漠:寂静无声。眠三:即三眠。柘:亦名“黄桑”,叶可饲蚕,故多桑柘并用。
樯:船上桅杆。樯燕:旅燕。梁燕:房中梁上之燕。篝灯:把灯烛放在笼中。
赏析
这首词写作者对江南的怀念。上片写景,作者用清丽洗炼的语言生动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江南春天的图画:暮春时节,春阴漠漠,春风春雨吹透了、打湿了轻柔的春衫。此时春蚕已快三眠,养蚕的人家怀着即将收获的喜悦心情采摘得桑、柘叶满篮,把蚕喂得饱饱的。这是江南暮春时节所特有的景象,显得生机盎然。
作者在将春色渲染了一番之后,下片换转笔峰,折入游子的怀乡之情。“先自离怀百不堪”一句,真切地表达了离乡怀乡的深沉愁苦,还点明了原来上片所着力描写的并不是眼前所见之景,而只是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江南风景画,反衬出离人深切的思念。回忆增添了离愁,已使人不堪;而眼前飞停在船樯上呢喃不休的燕子又勾起对家中屋梁栖燕的怀思。既不能“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已《长命女》“三愿”),则唯有灯下细看那不知读了多少遍的家书,聊以慰情。信是江南的亲人写来的,作者的心也随之飞回了江南。“篝灯”,用竹笼罩着灯光,即点起灯笼。“锦书”用前秦苏蕙织锦为回之旋图诗寄丈夫的典,这里说明信是妻子寄来的。“强”字入妙:盖此家书,看一回即引起一回别意愁情,心所不欲,但思家时又忍不住要翻出来看,故曰勉强看之,矛盾心情如见。歇拍两句“人在江南,心在江南”,一则抒发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切眷恋之情,同时呼应了上片的景物描写,使之带上了更加浓烈的感情色彩。
猜您喜欢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é)。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人绕湘皋月坠时。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
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
遥怜花可可,梦依依。
九疑云杳断魂啼。
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
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
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
马上单衣寒恻恻。
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强携酒、小桥宅。
怕梨花落尽成秋色。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分类: 爱情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
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
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句践,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
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
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
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
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勾践请盟。
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
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
天王岂辱裁之?
亦征诸侯之礼也。
’”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
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
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春阴漠漠。
海棠花底东风恶。
人情不似春情薄。
守定花枝,不放花零落。
绿尊细细供春酌。
酒醒无奈愁如昨。
殷勤待与东风约。
莫苦吹花,何似吹愁却。